砥砺十载谱华章,扬帆起航再出发——湘西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十周年发展纪实
巍巍武陵,见证改革步履;悠悠沅水,激荡创新潮声。
十年征程,从筚路蓝缕拓荒到硕果盈枝满园,每一步都伴随着破茧成蝶的蜕变。
十年来,湘西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均称为中心)应改革而生,与时代共振,在助力湘西州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躬身践行“资源姓公、交易为民”的使命,矢志改革、锐意创新,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从分散到集中、从传统到现代、从摸索到成熟的跨越发展,以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靓丽答卷,为建设现代化湘西贡献了积极力量。
十年栉风沐雨,在破局之上开创交易新局
时光的指针回拨到2015年,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改革部署,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成立。按照“一委一办一中心”管理模式,全州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医疗器械采购等5大类公共资源易职能全部整合进入中心,各部门和县市区原有交易平台全部停止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平台全州合一”,开创了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管办分离”、集中统一管理的全新格局。
2016年1月,中心成正式启动运行,当年完成交易项目1448宗,成交总额374.7亿元,实现增收节支达5.4亿元,项目交易数额较上年增长一倍以上,改革成效初显。
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旨在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利于加强监督、规范服务,营造风清气正、阳光高效的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十年征程砺初心,自成立以来,中心始终牢记组建成立的初衷,紧紧围绕服务全州经济发展大局,坚守经济建设的“服务员”“见证员”“情报员”职责定位,坚持“钉钉子”精神,持续在交易手段机制创新、现场管理制度优化、交易服务水平提升、现场交易风险防控、协同监督合围上,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断铸造“应进必进、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从成立初期的项目交易半流程电子化到部分项目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再到全类别全方位全流程电子化,从建立“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绿色告通道制”到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帮代办”再到“高效办成一件事”、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从交易主体线下往返跑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交易主体足不出户参与投标、竞价,从本地专家评标(审)到跨省地远程异地评标,从“现场办”到“网上办”再到“指尖办”,从交易现场人工参与见证、监督到“数字见证”、“六个不见面”再到“机器管招投标”、分散席位制评标,从开评标(审)现场无死角的音视频监控到精准灵敏的大数据智慧监测预警......
十年来,中心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一直在生动深刻地发生着,交易的速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创新里不断加快,交易的温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流程再造服务优化中不断攀升,交易的透明度在一次又一次的机制变革下不断提高。陈列在中心荣誉室的二十余块国省级荣誉证书、牌匾既记载了中心十年的奋斗足迹,也记录了中心由青涩走向成熟的成长轨迹。
十年匠心运营,在创新之中提升交易效能
十年来,中心以“创新思维”开拓服务模式,以“绣花功夫”打磨服务品质,让公共资源交易在湘西大地绽放活力光彩。
——数智赋能,推进交易方式转型。着力开展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创新,推进交易手段、服务方式、监督机制全等面升级。逐步取消线下环节,实现全面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入场登记到合同签订等全过程均实现网上办理,交易响应方无需到现场即可参与交易,每年节约交易成本1亿元。在全省首批实施“机器管招投标”项目,形成过程闭环管理,屏蔽外部干扰,市场主体参与数提高3倍,交易时间减少75%。系统实行“开标不见面、评标不见面、管办服不见面、专家名单全程不见面、专家发薪不见面、专家抽取不见面”等“六个不见面”,以及“数字见证”、专家劳务报酬“自动算”“码上付”,最大限度减少工作人员参与交易敏感环节。创新实行代理机构“招信码”管理,规范现场代理行为。运用技术平台及外地专家资源,同省内外30多个地区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减少专家被围猎风险。自主研发“阳雀”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累计发现71个项目存在疑似围标串标行为,经现场协同处理,取消56家涉事企业投标资格,相关做法上镜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在全省率先推行专家席位制分散评标,同一项目专家在不同标室评标,确保评标评审独立公正。近期,送餐机器人新员工已正式上岗,基于Deepseek的AI智能客服即将正式上线。
——精简流程,促进交易活动便捷。坚持“能机器,不人工”的原则,持续开展流程瘦身,先后取消开评标场地审核、取消州网的交易主体核验、取消线下跟标见证、取消开评标室预约后的审核环节,关闭州网用户注册端口,取消四大交易类型10个交易主体的注册、更新、修改等核验流程。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全类别交易流程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精简,并制定“一件事一次办”标准化流程,在湘易办App、政府网站相关专题专区进行公示。坚持中心主要领导带头“走流程”,现场摆放意见建议征集本,适时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开放日”活动,广泛查找交易流程环节的堵点、痛点,先后修正交易流程、精简服务环节共100余项。保证金退还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至即时办理,项目入场由5个工作日压减到工作时间内即时办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项目挂网由3个工作日压减到即时办理,项目评审平均时长缩短3小时,项目交易效率明显提升。
——优化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行政府采购和特许经营权免收交易服务费,让供应商零成本参与项目竞争。开展交易服务费“码上付”,推行电子保函、承诺代替现金缴纳保证金,推动保函费率降至全省同行业最低,为交易主体减轻负担8亿元以上。实行保证金到期自动退还,安全高效及时退还交易保证金291亿元,累计清退过往年度沉淀保证金7000余万元。将省、州交互的数据及37个电子化交易及配套系统进行统一汇总,实行州域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统一管理、场地资源统一安排、人员服务统一管控、智能化设备统一调度、业务流程统一管控,企业通过一个平台即可办理交易公告查询、在线交易、电子保函、服务评价等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业务服务。推行公共资源交易CA数字证书业务“指尖办”及跨区域共享,实现“申请一个账号、提交一次信息、全省一网通办”。牵头主编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满意度评价规范》湖南省地方标准获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开展服务满意度“码上评”,累计开展900余人次,均为好评。
十年辛勤耕耘,在实干之下助力湘西发展
十年来,湘西交易人在州政务服务大楼四、五楼两层5000余平方米的场地中辗转往返、挥汗如雨,以高质量的交易服务为湘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公共资源交易保障。
交易规模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十年来,中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一季度,累计成交总额达2110.89亿元。工程类、政府采购类和医用设备采购项目共节约资金75.4亿元,有效节约了财政支出,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国有资产等“三资”项目实现溢价21.05亿元,大力盘活了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十年来,在湘西交易人的用心服务和用情见证下,数以万计的项目似一根根如椽巨笔,从这里着墨,描绘出了湘西山乡巨变的壮阔画卷。又如一场场春风细雨,滋润着湘西的大山,结出了摆脱贫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果,也正在让这片土地持续迸发着挺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蓬勃生机。
交易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充分激发。
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中心有效优化了公共资源交易环境,降低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透明度,增强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力激活了市场的一池春水。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据统计,每年有700万人次浏览交易信息,有4000多宗项目通过“不见面”交易方式完成,有超过100余家中介机构、1400余个招标人、1万多个投标人活跃在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平台建设日臻完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十年来,中心不断加强交易平台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打造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场所面积不断扩大,配备了先进的电子交易设备、监控设备和信息化系统,为交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围绕党建与交易业务深度融合,大力创建“‘易’路阳光心向党”党建品牌,常态化开展清廉交易中心建设,组织“相‘阅’阳光·‘易’路书香”主题阅读、“业务大讲堂”、沉浸式党性党纪党风现场教学等活动,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交易服务队伍,“交易不止、服务不停”的理念在中心蔚然成风,多名干部职工获企业群众赠锦旗或写信致谢。中心获评州直机关党建示范点、清廉建设示范点,近三年连续荣获全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一等奖。
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凭借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创新和卓越成效,中心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心的改革经验和创新做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推广,多次在全国、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湘西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入选湖南省基层改革100例,先后荣获“全国十佳交易中心”“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场地管理标准化示范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等多项荣誉,为湘西州赢得了荣誉,也为其他地区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十年,中心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己任,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华丽转身。
十年芳华正青春。迈步建设现代化湘西的新征程,中心将继续秉持初心,攥紧改革创新之帆,掌牢公平高效之舵,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一网好办”到“一网智办”跃升,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现代化湘西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审:张入化
二审:张远斌
三审:董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