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州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要求,坚持制度机制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全州交易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全州公共资源交易共成交1445项109.69亿元,药品、耗材17.13亿元,共计126.82亿元,交易数、交易额同比分别增长10.05%、0.19%。工程、采购类项目共节约资金6.25亿元,资源、资产和特许经营权类项目实现溢价4.36亿元。
一、聚焦行业专项整治,交易机制更科学。一是迅速动员部署。中心先后召开党组会、主任办公会各2次,对专项整治攻坚战进行动员、研究和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提出10项整治措施、17条具体任务。成立以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党组成员、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全面开展自查。全面落实“六统一”要求,完成数据微中台(API智能网关)、国有“三资”系统、“三合一”系统本地化部署,完成中心门户网站图文信息、项目交易信息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对接,业务管理系统与省一体化网上受理系统对接,业务管理系统与省行政监督平台对接,工程建设项目入场实现在线审批备案、在线远程监督。与州住建局、州发改委、州交通局、州水利局完成在线监督对接,实现四大行业项目在线备案招标文件,在线批示公告类文件,在线考评代理机构。三是分类开展整治。持续开展数据治理,结合职能职责,针对项目业主规避招标、投标人串通投标、政府采购设置差别歧视条款、围标串标等问题,分别从加强项目入场形式要件核验、强化大数据监测和线索问题协查协办、深化数据共享联通、优化现场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逐一进行整改。全年共考评专家5545人次,向州发改委、州财政局报送专家不良行为105人次,通报中介代理机构114家次中介代理机构133项不规范行为。
二、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交易服务更优质。一是成本更低。入场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率100%,每年降低交易成本近亿元;电子保函金融服务机构再扩容,保函费率由8‰下降至5‰,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8亿元以上;简化交易担保流程,推行交易保证金有效期满自动退,实现保证金零沉淀。搭建“中标贷”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首个“中标贷”已成功落地。二是效率更高。运用全省CA证书与电子签章资源共享平台,推行“标信通”“标证通”APP,积极助推CA全国互认。迅速升级数字见证系统,完善政府采购类项目数字见证功能,优化全类别见证服务工作。项目公告流程由原来3步简化至1步,推进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项目交易合同全流程网上无纸化、电子化办理。率先在办事大厅设立“办不成事、投诉”窗口,提升服务质效。三是管理更优。按照省中心发布的平台运行导则,优化完善所有类别交易系统运行指南和操作流程以及项目受理系统运行导则。紧扣省中心《关于加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现场管理的通知》相关要求,出台《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现场管理制度(试行)》《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巡查督办制度(试行)》,从制度的设计到执行再到问效,全面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四是市场更活。发布《湘西自治州社会类项目进场交易规程》,规范社会类项目交易规程,服务社会项目近100个。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与省内13个地市及省外贵州、河南、山东、湖北等省市开展合作,共完成远程异地项目150宗,其中跨省6宗。推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实行招标项目在招标公告30日前发布招标计划,切实提升招标投标透明度,促进市场充分竞争。
三、聚焦信息科技赋能,交易过程更透明。一是升级大数据预警监测。自主研发的“阳雀”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新增信用信息、工程量清单加密锁号雷同等预警点,构建“平台即时预警+数据及时回溯+现场协同处理+结果跟踪反馈”机制,共发现13个项目存在疑似围标串标行为,现场协同处理8个项目,当场取消10家涉事企业投标资格,问题线索全部移交,该做法上镜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二是推行席位制分散评标。在全省率先完成20个分散独立“席位制”建设,系统将同一项目的不同专家随机分配到不同评标室独立席位,变传统的“一室一标”为智能的“一室多标”,实现专家多点分布、线上会商、同步评审,减少人为干扰,确保专家独立、客观、公正评标,同时,交易承载量扩容50%以上,目前通过该模式已成交项目9个。三是推行电子合同全流程在线签订。在全省率先上线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合同在线签订系统,合同双方按需挑选合同模板进行制作,并通过固化商务条款、技术参数、中标金额、交付周期等合同要素,从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自动提炼,同步推送签订进度给行政监督部门,实现“不见面、零距离、不跑腿”,同时防止“阴阳合同”“低中高结”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现已完成在线签订15项,签订中8项。四是推行代理机构“招信码”管理。按照“一人一码”为代理人员赋码,通过现场扫码进行身份识别,有效防止代理违规挂靠行为,促进提升服务质效。“招信码”审核通过145家代理机构504人次,发现、制止、通报代理机构资质不符等不规范行为5起。五是实行专家评审费自动计算。升级专家劳务费支付系统,自动精确计算专家工作时间和劳务费用,强化专家信息保密,有效避免人工计算错误、代理机构与专家“讨价还价”等问题,防范潜在廉洁风险,目前共服务项目200余个。
四、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交易动力更澎湃。力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易’路阳光心向党”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为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一是常抓思想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先后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读书分享会等集中学习70余次,赴十八洞村等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2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7次。二是实抓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政治仪式等制度,完善“委员+党员+群众”工作机制,出台《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党员在行动,模范交易人”党员岗位建功等实践活动,做实“三亮三比三评”,评选优秀党员先锋岗、服务标兵各6名,拓展“智慧党建”云阵地,支部战斗力不断增强。三是严抓纪律建设。深化清廉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赴郑培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到吉首、凤凰法院参加案件庭审旁听。常态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节假日、干部任前、新进干部等廉洁谈话,多次举办清廉家风家教活动,持续完善财务、接待、交易服务行为负面清单等制度,开展“促增长、保安全、防风险”专项行动,紧盯交易重点环节、重点岗位进行监督。
五、聚焦平安中心建设,交易保障更坚实。一是把好意识形态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舆论管控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安排每日查看领导信箱、关注红网舆情,及时办理相关问题4个。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引导党员规范网络行为。严格落实信息发布“三审制”,及时整改网站文字表述不规范等问题12个。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二是把好中心平安关。扛牢平安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及分管领导“一岗双责”,出台平安建设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到科室到人,从上自下拧紧责任链条。出台《湘西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巡查督办范围,积极利用“415”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等节点开展保密、国家安全、安全生产、消防等宣传培训,开展毛发毒检和消防应急演练,突出加强保密知识宣传培训,把学习贯彻新保密法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和“三会一课”重要内容,组织17名重要岗位人员开展线上学习,并完成考试顺利结业。进一步完善保密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2024年度中心民调工作实现进位,平安建设工作位列小组第一。三是把好中心健康关。完善中心健康建设实施方案,巩固无烟单位创建,强化控烟劝导,根据州卫健委工作要求,及时通过电子公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微信工作群等转健康讲座视频等,引导中心干部职工健康生活,提升健康素质。四是把好中心法治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周五集中学习、“三会一课”等学习内容,通过常态化开展“业务大讲堂”,干部上台交流分享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中心现场、中心网站、中介培训班等载体加强交易法律法规政策、国家安全法律、新保密法、湘西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宣传培训,助推行业法治素养提升。
六、聚焦农业农村发展,振兴步伐更实在。一是坚持守好粮食安全生产底线。积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把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完成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种植共1220.9亩,超额完成1200亩粮食生产任务数。持续推进抛荒耕地复耕复种,打造了一个百亩治理耕地抛荒促进粮食生产示范点。二是坚守防返贫动态监测底线。对脱贫户、监测户、一般农户进行全覆盖访问,排查农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以及政策享受情况。按季组织结对帮扶(联系)干部入户走访,深入推进“六看六查”“四治三种一创”行动,全年发放慰问金1.8万元,慰问物资4次。全覆盖精准开展集中排查,迅速推进风险消除工作,完成“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排查和系统信息更新,消除问题数据,确保应纳尽纳。三是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稳增收。全年烤烟生产达270多担,增收37余万元。光伏全年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精准摸排产业发展“双有”对象39户,确保产业帮扶政策应享尽享。四是稳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开展保洁员“大评小奖”活动,按管理制度发放绩效奖金。完成村内人居环境整治销号。发放围网100卷帮助农户实现鸡鸭“圈养”,净化房前屋后环境。在13处村寨口种植110棵桂花树。解决基础设施维修资金缺口25万元,争取到泸溪县登云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维修资金146万元。有效化解5个自然寨饮水困难,成功处置2起森林火情。